查看原文
其他

2018,从修身出发

原创 曾庆宁 传习会 2022-06-08

2018,从修身出发!


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,也是近年人们常常提起的一个口号。古人对知与行的认识,有先知后行与先行后知之分,有知易行难与行易知难之别。今人则有知多行少,知而不行之惑。阳明先生却说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工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。申明知行是一体,不应分为两截。为何有此差别?这要从龙场悟道说起。



纵观阳明先生的一生,龙场悟道是其人生转折点,知行合一就是龙场悟道后提出来的思想。据《王文成全书·年谱》记载,阳明先生在三十七岁因得罪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后,“日夜端居澄默,以求静一;久之,胸中洒洒。”面对种种磨难,阳明先生内心不乱,“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,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,不觉呼跃,从者皆惊。”他在醒睡之间悟出儒家“格物致知”的道理。


有此可见,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过程是一个修身悟道的过程,与儒家经典《大学》的“知止六步”紧密相关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因此,阳明先生提出“知行合一”的命题不仅涉及知与行,还包含了修。


这就为我们解决现代人知多行少或知而不行的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。现代人不缺乏知识,缺乏的是与自身生命相关的真知;现代人也不缺乏行动,缺乏的是从心而发的真行。变假知为真知,变假行为真行,需要通过修身。按照先秦儒家的论述,需要走诚意、正心、修身的路径。按照三鼎家学的要求,需要走先知,后修,再行的路子。


2017年是传习会的治学年,从三鼎家学的文法五步入手,通过读、写、注、背、习来传习《大学》,以获取真知。2018年是传习会的修身年,将通中立、正坐、三省、休粮等儒门修身方法来传习《大学》,以求把《大学》原理内化到自身的生命活动中,把知行合一扩展为知行修合一。

因此2018,需从修身出发。

曾庆宁

2017-12-31


知修行合一

为人谋而不忠乎?

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

传不习乎?


▲ 欢迎关注 I 一起传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